2025年,機械設備的出口市場面臨諸多新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新興市場需求旺盛
東南亞市場:以基建和礦業驅動,印尼成為挖掘機與裝載機的核心進口國。2024年,印尼進口中國挖掘機數量同比增長29.9%,盡管當地政策要求SNI認證和本地化生產比例,但高性價比的中國設備仍占據優勢。
拉美市場:巴西的電動叉車需求激增,受電商物流擴張影響,巴西叉車進口額同比增長40.9%,其中電動叉車占比47.8%。
中東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沙特和阿聯酋的叉車進口增長率分別達191.4%和109.6%,與其經濟多元化戰略下的倉儲建設密切相關。
二、政策支持與市場拓展
“一帶一路”深化合作:中國對中東地區投資集中在能源領域,國產油服設備商有望跟隨EPC總包項目出海,迎來業績彈性。2024年中國工程機械出口額達334.8億美元,同比增長71.8%,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比超40%。
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帶動“西部造”機械設備出海步伐加快,三一、柳工等企業走向東南亞、中亞等國際市場。
三、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
新能源設備出口增長:電動挖掘機、氫能起重機等新能源設備出口增速達78%,這場由基建需求與能源革命共同推動的出海浪潮,正在重構全球產業版圖。
智能化設備受青睞:隨著AI等科技的推動,人形機器人、自主可控等新技術有望加速落地,具有更高性價比、更高研發生產效率的國產零部件供應商將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四、特定項目與計劃帶來的機遇
印尼雅萬高鐵二期開工:帶動設備采購潮,徐工集團2024年向當地出口320臺盾構機,創單國訂單紀錄。
越南電力改造計劃:三一重工斬獲54臺風電吊裝車訂單,其開發的耐鹽霧腐蝕型號較日立建機產品維護成本降低37%。
泰國“東部經濟走廊2.0”計劃:推動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市占率突破29%,本土化組裝的攪拌車較進口整機價格低15%。
五、行業復蘇與新質生產力崛起
行業復蘇加速:盡管俄烏沖突尚未完全解決,但樂觀預期認為該沖突將在2025年發生轉向,屆時烏克蘭的重建工作以及潛在的礦業開發機會將推動當地工程機械需求激增。
新質生產力崛起:在傳統業態需求疲軟的情況下,新質生產力有望帶來新的生產組織形式、新的需求釋放場景,帶動新老產業共同發展。
六、非美市場拓展助力企業增長
盡管美國市場存在貿易摩擦和關稅加征的風險,但非美市場,尤其是歐洲、東南亞、印度、非洲、中東等地區,為中國機械設備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